一、调查背景与数据概览
调查目的:了解青岛市特种设备制造企业、使用单位及科研机构对新技术应用与创新的需求,识别行业技术升级痛点,为制定技术推广政策和产学研合作提供依据。
样本分布:
企业类型:制造企业(45%)、使用单位(30%)、科研机构(25%)。
规模:大型企业(35%)、中小型企业(65%)。
二、调查结果分析
1. 当前应用的智能化技术类型(问题1)
IoT远程监控:68%
AI故障诊断:45%
自动化控制系统:32%
未应用:15%
分析:IoT远程监控普及率最高,主要应用于电梯、压力容器等设备的实时监测,符合烟台市质监局电梯电子标签监管模式的成功经验。AI故障诊断应用集中于大型企业,中小型企业因成本限制普及率较低。未应用企业多为传统制造业,需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。
2. 年度研发投入占比(问题2)
<1%:40%(中小型企业为主)
1%-3%:35%
3%-5%:18%
>5%:7%(大型企业、科研机构)
分析:中小型企业研发投入普遍不足,与浙江省特科院“设备共享”模式中企业依赖外部技术支援的现象一致。高研发投入企业集中在新能源装备领域,反映新兴技术的高投入需求。
3. 技术升级的主要障碍(问题3)
资金不足:72%
人才短缺:65%
政策支持不足:48%
市场需求不明:30%
分析:资金与人才是核心瓶颈,与特种机器人行业人才短缺问题相呼应。政策支持需求集中在税收减免与技术补贴,部分企业呼吁效仿浙江省特科院的设备共享机制降低研发成本。
4. 对新兴领域的关注度(问题4)
已布局研发:25%(氢能储运、新能源设备)
计划未来3年投入:45%(智能检测机器人、绿色制造技术)
保持观望:25%
暂不涉及:5%
分析:氢能储运设备受关注度最高,与浙江省特科院在深冷储氢装备检测中的技术突破直接相关。智能检测机器人需求增长,符合特种机器人市场年均30.7%的增速趋势。
5. 希望协会推动的技术合作(问题5)
产学研对接:80%
国际技术交流:60%
专项技术培训:55%
其他:建立行业技术共享平台(30%)
分析:产学研合作需求迫切,类似浙江省特科院与高校联合攻关的模式被广泛认可。国际交流需求反映企业对前沿技术的关注。
三、核心问题与建议
(一)突出问题总结
技术应用两极分化:大型企业智能化技术普及率高,中小型企业仍依赖传统模式。
研发投入与人才缺口:中小型企业受资金限制,技术升级动力不足;高端人才稀缺。
新兴领域技术储备不足:氢能储运、智能检测机器人等领域缺乏成熟技术标准和检测能力。
(二)针对性建议
构建技术共享平台:借鉴浙江省特科院设备共享模式,建立区域特种设备技术资源共享中心,降低中小企业研发成本。推动行业协会牵头制定氢能储运设备检测标准,联合高校开展技术验证。
强化政策支持与资金引导:设立“特种设备智能化改造专项基金”,对采用IoT、AI技术的企业提供补贴。鼓励银行开发“技术升级低息贷款”,重点支持中小型企业。
深化产学研合作:推动企业与高校共建实验室,定向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。组织国际技术峰会,引进海外先进技术。
优化技术培训体系:开展“AI+特种设备”专项培训,联合企业提供实操课程。建立行业人才库,实现技术专家与企业的精准对接。
青岛市特种设备协会
2022年3月4日